去芜乱,清流出 碧水绕,美景还

发布日期:2018-05-17信息来源:

(来源  株洲日报)城因水而秀,居因水而灵。当碧水清流成为污秽水沟时,美好就只存在于记忆中。

2015年3月,国务院发布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,首次将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控制目标写入国家治水方略,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。

对株洲而言,城市黑臭水体治理,既是湘江保护和治理“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”的重要内容,更是一项沉甸甸的民生、民心工程。

去年,我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斐然,天鹅湖、西湖、翠塘3个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作全面完成。

有变化,更有新期待。今年我市将完成枫溪港、凿石港、陈埠港3处黑臭水体治理工程。

4月26日,市住建局列出清单,确定即日起对清单的12条区、县级黑臭水体开展整治。这意味着,株洲的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开始向纵深推进。

【变化】翠塘的华丽转身

4月30日上午,天气晴好,翠塘四周颇为热闹,不少游人在这小憩、散步,自得其乐。

80岁的李伯清就是游人之一。他说,至少近7年里,他隔三差五就要来翠塘走走, “新翠塘,开年就变样了。”老人激动地说。

翠塘位于芦淞区神农公园附近,毗邻省直中医院。这池总面积约1.28公顷的水域,被各种建筑包裹其间。

按理说,这本该是“闹中取静”的都市休闲好去处,然而,因生活污水错排、漏排以及湖底多年的淤积底泥,翠塘成为城区著名的黑臭水体之一,黑臭等级为“轻度”,水质为“劣V类”。

“翠塘不翠”,开始困扰周边住户。“这事大伙儿没少反映。”李伯清说,这里交通便捷、生活方便,独独这潭子臭水让人厌恶。

民意不可违,去年10月下旬,翠塘正式启动治理改造。

河道清淤,沉积于底泥中的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;净化水质,循环处理河水,使水体内氮、磷等污染物及藻类得到有效控制;水质提升了,河流周围的环境也要有改观,沿岸建设景观绿化工程,让景观、生态与民生充分融合。

同年12月31日,项目正式完工,总投资达1392万元,比预计工期提前1年。

“项目搞得又快又好,我们都很满意。”李伯清笑道,原来,家里来客都不好意思叫人来这里散步,现在得多宣传了。

事实上,去年,除了翠塘,天鹅湖、西湖两处水体也摘掉了“黑臭”的帽子,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市民眼前。

“目前,枫溪港、凿石港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正在加速推进,将于近期完工,陈埠港的治理也在推动中。” 株洲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办公室工作人员张健介绍,今年还将对黑臭水体开展一次全方位的摸排,推动建立长效管养维护机制,确保黑臭水体不再出现。

【难点】污染点多面广,整治协调难度大

查看《2018年区、县级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工作安排清单》(下称“清单”),12条黑臭水体项目中,醴陵市西岸河、东岸河、二圣河占了3席。

“岸上广场载歌载舞,河内污染不堪入目。”3月中旬,张健核查东、西岸河时,对这一幕印象深刻。

在一份汇报材料上,有如下描述:东、西岸河水体发源于醴陵城区周边农村,由于水体两侧小作坊、小餐饮,服务性经营生产及城区居民生活污水汇聚,东岸与西岸河在浙赣铁路入渌江入口处汇合形成一大型水体。两河水质漂浮物较多,水质发黑发臭情况严重。

在市住建局提供的2张摄于3月中旬的照片上,记者看到,两河入口处的水体呈黑色,在西岸河处,水面上漂浮着塑料袋、门板等杂物,周围岸上聚集着不少市民。

张健解释,西岸河流经主城区范围大于东岸河,且沿途居民小区、企事业单位多,污染点多面广,农村灌溉水、生活污水等都有,成因复杂。

“整治范围内房屋密集且离河较近,无施工工作面,且居民自建的排水设施混乱,要完全整合集中排放难度大,资金落实、关系协调等,都存在难度。”醴陵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据其介绍,目前,二圣河、西岸河已经开始治理工作,东岸河的方案正在编制之中。

由农村、城郊往城区穿城而过、污染源大部分来自生产生活污水、协调难度大,在张健看来,醴陵东、西岸黑臭水体的诸多特点,也正是目前全市县域黑臭水体的共性。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,各河道沿线人居量肯定会继续增加,黑臭水体治理必须要加快进度。”

【期盼】12条“龙须沟”何时蜕变重生

显然,株洲黑臭水体治理已然进入冲刺期。列出清单只是开始。

编制12条黑臭河道基础资料清单,绘制黑臭水体分布图。包括明确水体名称、起始边界、类型、面积、长度、所在区域、黑臭级别、水质现状、整治责任主体及具体责任人、达标期限等;

根据已掌握的水体污染和投诉情况,对其中12条黑臭河道进行民意调查,进一步判别水体黑臭状况;聘请具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对所确定的水体进行检测。根据检测结果,对照《黑臭水体污染程度分级标准》,划分该水体的黑臭等级,制定详细的整治计划;

2018年,天元区、芦淞区、荷塘区、石峰区、茶陵县、攸县应确保完成所有前期审批报建工作,具备开工条件;

……

“根据摸排上报及走访,我们确定了清单上的12条黑臭河道。”张健说,根据相关文件要求,确保到2020年底前,县(市)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,实现县(市)区河道水循环正常、水生态良好。

让城市更宜居、生活更美好,固然是黑臭水体治理应有之义,不过,在株洲,兴许还能有更多的“附加值”。

在清单中,茶陵县有一处名为“淀湖”的死水,随着周边住户增多,生活污水汇入其中,湖上绿藻丛生,臭不可闻。为了防止水体继续恶化,相关部门已经给周边住户房屋外安装了悬管,暂时切断污染源,目前正在修建截污纳管、集中井设施。

淀湖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:紧邻茶陵古城——后者是茶陵注明景点。而淀湖黑臭水体治理,目前已经纳入茶陵古城保护开发项目。

“将黑臭水体治理纳入旅游项目开发,是落实资金的创新方式之一。”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淀湖整治完后,能成为茶陵古城的附加景点,有望带动周边民宿、小吃等旅游业态的发展。”

“很多黑臭水体的形成是历史遗留问题,比如地下管网规划不够,周边房屋建设时重开发轻保护,居民环保理念也不够,总觉得生活污水小排小放不碍事。”上述负责人坦言,“城市发展,不能上身西装革履,下身一条短裤。”

(株洲日报记者 吴楚 通讯员 周仟汇 袁思师)

责任编辑:市住建局